首先我代表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對出席我們今天2022全國食品工業科技進步工作會議暨“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線上、線下企業代表表示熱烈歡迎與衷心地感謝!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我國新發展階段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謀劃和開展經濟和科技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食品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中重要的支柱型產業,縱向貫穿三次產業、橫向融合多個產業,具有“一業興,多業旺”的核心產業拉動作用,在國家發展戰略和經濟建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食品科技的發展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食品科技界在國際學術領域也取得了全球矚目的成績,2021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中,我國的江南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分列前兩名,而前五名中,中國高校占據四席。同時,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也使我國食品產業的發展在全球工業范圍內進入先進序列。食品合成生物學、智能制造、設計與重組食品加工等顛覆性創新技術及產品不斷涌現,學科交叉創新成為核心推動力,食品加工制造、營養健康、生物工程、智能裝備、質量安全成為我國食品產業科技創新發展重要陣地,并日益融入食品加工、制造、流通等各領域全過程,驅動食品工業向全營養、高科技和智能化方向快速發展!翱ú弊印眴栴}正在被逐一破解,科技創新廣度顯著加大、深度顯著加深、速度顯著加快、精度顯著加強,“大食品、大科技”的發展勢頭逐漸顯現。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食品行業全產業協同創新能力依舊薄弱。食品產業整體協同發展的創新機制和體系尚未建成。前沿性、創造性和顛覆性技術研究投入不足,基礎創新支撐不夠。據相關資料顯示:在全球食品領域領跑技術比例僅占5%,缺乏國家級戰略研發、交叉學科和成果應用平臺,缺乏高素質科技人才和高水平隊伍;全國科研能力區域分布不均衡,學科融合能力薄弱,科技成果46%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40%處于中試階段,產業化階段的技術僅為14%,成果轉化應用比例低,與發達國家80%的水平差距較大;食品制造規模以上企業數量不足10%,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生產集中度低、研發經費投入較少、追逐利潤勝過技術和品質,產品低值化、同質化傾向比較嚴重;食品工業與農業產值比僅為1.2∶1,相比發達國家特別是日本的11.7∶1的產值比存在較大差距。二是企業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我國食品科技原始創新能力和產業引領能力建設不足,與食品制造大國的地位不相匹配,2020年食品制造業整體研究與開發(R&D)的投入強度僅為0.82%,遠低于我國制造業的1.45%;關鍵技術產品對外依存度高,其中,70%以上高質量酶制劑,85%以上用于酸奶生產的乳桿菌、雙歧桿菌等功能性益生菌,70%以上的乳品包裝市場,80%以上高阻隔罐頭食品塑料包裝,50%以上的獸藥殘留檢測儀器和試劑盒(卡)等被國際公司壟斷或依賴進口;食品裝備智能成套水平低,高端高壓均質機、高性能高溫連續殺菌和無菌灌裝等高端成套裝備長期信賴進口,主要大型食品企業80%的關鍵高端裝備依賴進口。而在傳統食品領域,發酵、釀造、熏制、腌制、烹飪等制造過程無法采用國外技術裝備,大量傳統食品制造的工業化程度低,無法應對特殊、多樣的加工要求,核心技術硬件匹配不到位。三是綠色制造綜合利用亟待加強。我國食品工業綠色制造綜合利用亟待加強,食品加工增值和資源利用不足。全產業的綠色生產規;、精細化、集約化尚未形成,生產能耗高,綠色制造技術普遍缺乏。干制食品噸產品耗電量是發達國家的2—3倍,速凍食品平均噸產品耗能比國際水平高30%以上,噸糖耗水量是發達國家2—3倍;適度加工和柔性制造程度不高,導致初級農產品營養和能源的雙重損耗;生鮮食品儲運冷鏈流通率僅8%,造成約有20%的果蔬、8%的肉類、11%的水產品和8%的糧食損耗。種養殖方式粗放、品種退化和質量偏低制約了食品原料的有效供給,殘次果與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不足。糧油、水果、豆類、肉蛋、水產品等深加工率僅有30%左右,低于發達國家70%以上的水平;玉米淀粉行業原料利用率僅為95%,低于國際先進水平約4個百分點。實現對食品原料的“吃干榨盡”,是我國食品工業量質提升的重要方向。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日趨深入,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國際形勢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跨國投資減少,貿易保護主義上升,從消費端和生產端對食品工業帶來不利影響。全球產業鏈加速調整必然帶來國際分工及價值鏈重構與提升新機遇,成為塑造全球產業競爭新優勢、提升中國食品價值內涵與國際聲譽,做優做精國際循環的歷史機遇期。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從國際上看,我國是世界最大的食品貿易國,進口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國食品產業需要加快融入國際競爭、充分與國際市場接軌,取得更多話語權,既要積極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空間,也要借助傳統出口食品的優勢提質增效,尋求新的技術協作、產品市場、產業合作的機會,用中國食品“走出去”帶動中國食品企業更多地走出國門。從國內來看,食品產業不僅要滿足14億人的基本食物要求,還要滿足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食品產業的任務也由供給保障、食品安全保障逐步提升到食品營養健康保障與可持續供給的更高層面,需要行業整體提高技術儲備。市場需求倒逼產業升級,中小企業技術改造空間巨大。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特殊人群對膳食營養、功能性食品需求旺盛。隨著食品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健康營養的食品需求為產業帶來創新發展新機遇。同志們,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拓展新領域、開辟新賽道、培育新動能、建立新優勢,都離不開強大的科技,離不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讓我們凝心聚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積極搶占食品科技制高點,助力食品產業提質增效和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而共同努力!
聲明:
1、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版權均屬中國豆制品網所有,如要轉載,請聯系取得授權后轉載,并需注明“信息來源:中國豆制品網”。
2、凡本網未注明“來源:中國豆制品網”或已注明“綜合自:XXX”的圖文信息,均源于網絡,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僅供網友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著作權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無意侵犯版權,如有侵權,請速來函告知,我們將盡快處理。
※聯系方式_郵箱:china_sbpa@126.com 電話:010-68538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