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月芳
中豆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中國是大豆的故鄉,中國豆腐文化源遠流長,具有創新精神、包容精神、清白為人的精神、勤勞吃苦的精神、誠信精神、與時俱進的精神等極其豐厚的精神內涵,是中華民族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也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飲食文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于中國豆腐,可以說它既是高端的,又是大眾的;既是傳統的,又是現代的;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是獨立的,又是包容的。非常值得我們中國人去傳頌、傳承、傳播、傳揚?梢哉f,2000多年來,豆腐文化之所以能綿延不斷地傳承,蘊含著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精神:
首先,豆腐的發明是古人的智慧、創新的結果。豆腐的發明,是我國先人對世界食品的一大貢獻,被稱為“20世紀全世界之大工藝”。
古人能把一顆大豆種子中的蛋白質用水研磨的方法提取出來,然后加入天然的石膏或鹽鹵,變成豆腐。這個過程既包含有物理過程,又有化學變化,即便是放到現在的食品加工業,也可謂是創舉。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豆腐之法,始于漢淮南王劉安!弊源朔òl明以后,有關豆腐的制作技術、設備、產品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進步的。
僅從制作工藝和產品方面,中國豆腐在一定時期內形成了八大系列:一為水豆腐,包括質地粗硬的北豆腐和細嫩的南豆腐;二為半脫水制品,主要有百葉、千張等;三為油炸制品,主要有炸豆腐泡和炸金絲;四為鹵制品,主要包括五香豆腐干和五香豆腐絲;五為熏制品,諸如熏素腸、熏素肚;六為冷凍制品,即凍豆腐;七為干燥制品,比如豆腐皮、油皮;八為發酵制品,包括人們熟悉的豆腐乳、臭豆腐等?梢哉f:“豆腐之法,代代匠人創新不止!
包容精神
其次,是滲透、融合的包容精神。
豆腐是一款既能作為主菜又可作為配菜,能夠和任何菜肴搭配,卻不改變其它菜肴風味,與任何食材搭配都不會喧賓奪主,破壞其主味,同時也能保留自己的本味。
在四川東部,有“口袋豆腐”,以湯汁乳白、狀若橄欖、質地柔嫩、味道鮮美為特色。成都一帶享譽海內外的“麻婆豆腐”,獨具麻、辣、鮮、嫩、燙五大特點。其它體現豆腐包容特色的名菜名食有,湖北“荷包豆腐”、杭州“煨凍豆腐”、無錫“鏡豆腐”、揚州“雞汁煮干絲”、屯溪“霉豆腐”、以及以豆腐衣為原料的“腐乳糟大腸”等。吉林盛行的“素雞豆腐”,色澤美觀,五香味濃;還有“蛤蜊杏仁豆腐”,杏仁止咳潤腸,雪蛤清頭明目,豆腐軟嫩細膩,色澤純潔乳白,菜味甘甜爽口。此外,朝鮮族人民用牛肉、粉條、雞蛋、豆腐制成“梅云湯”,廣西壯族有名菜“清蒸豆腐圓”,云南大理白族有“臘味螺豆腐”。
我國制豆腐的技術從唐代開始外傳,首先傳到的國家是日本,接著傳播到世界各地。在日本,以當地特色的天然海產品結合,做出各種各樣的豆腐料理;朝鮮人根據本地資源,制作了風味各異的豆腐湯;印尼人普遍愛吃“醬拌炸豆腐”;緬甸人越南人則創制了頗具東南亞風格的“醬拌蛋花豆腐”、“什錦盤”。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風行的“肉骨茶”,其實也是豆腐菜肴中的一種。印度尼西亞人對豆腐情有所鐘,顯然是受中國僑民的影響。西爪哇一座名叫蘇木當的小鎮,當地的印度尼西亞人,大部分人以賣炸豆腐為生,而蘇木當炸豆腐更成了印度尼西亞著名的品牌食品,他們將炸得外焦里嫩的豆腐澆上椰子汁沿街兜售,讓人吃得津津有味。在美國,商人們則把豆腐加工成色香味俱全的快餐食品,諸如豆腐色拉、豆腐漢堡包、豆腐冰淇淋、豆腐烤鴨、豆腐結婚蛋糕等,在市場上十分暢銷。
豆腐傳播到各個地方,都可與其他食品搭配,總能相得益彰,珠聯璧合,可以說“甘而不噥,酸而不爽,咸而不減,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膩”。比如,搭配魚肉,得其鮮美;搭配果蔬,得其清爽。豆腐所蘊含的滲透、融合的包容精神,折射出為人處世的人生哲學。
清白為人的精神
第三,是清白為人精神!靶∈[拌豆腐一清二白”,豆腐寓意清白、樸素大方,可謂清正、廉明。
豆腐寓意清廉,早有先賢。明代儒學大師劉宗周“日給不過四分,每日買菜腐一二十文”,雖官至兵部尚書,每日就吃著這樣簡陋的餐食。劉宗周為人清廉正直,操守甚嚴,僅以豆腐白菜裹腹,得了“劉豆腐”的稱號。清初文學家尤侗認為,平日能過青菜豆腐這樣清心寡欲生活的人,才能有崇高的德操,因而他借豆腐來鼓勵儒士要立戒修身。他在《豆腐戒》中為儒士立下大戒三、小戒五,總名為“豆腐戒”。清代詩人胡濟蒼一首廣為流傳的《豆腐》詩,道出了以豆腐修身的緣由:“信知磨礪出精神,宵旰勤勞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是貧人!
比如2017年,中央八項規定令行禁止,求是網、光明網刊載的組織部門人員創作的《黨員干部當俱“豆腐功”》,可以說真切地講明了豆腐文化中清白廉明的時代意義。
勤勞吃苦的精神
第四,是勤勞吃苦精神。自古做豆腐的營生是非常辛苦的,俗話說:“世上有三苦,打鐵、撐船、磨豆腐!敝挥星趧、能吃苦的人,才能干豆腐營生的。比如泡豆,時間要算準,時間不夠,豆沒有泡開,或者泡豆時間太長,泡過頭了,都做不好豆腐,因此做豆腐生意的,必須半夜準時起來磨豆,晚上是睡不了整覺的。豆腐是天然的高營養食品,所以,古時由于沒有冷藏設施,當天做出的豆腐必須當天賣完,否則會發酸變質,所以,做豆腐生意的人,必須天天生產,365天沒有休息日。
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的《豆腐詩》描寫了從種豆到制豆腐辛勤過程:“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苦。早知淮南術,安坐獲帛布!
由于做豆腐需要勤勞吃苦的精神,又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藝,我國北方的許多地區都對豆腐從行業者稱為“豆腐匠”。能稱上“匠人”者,是有手藝在身的人。要想學手藝,不吃苦不行,不勤奮也不行。
誠信專注的精神
第五,是誠信專注精神。自古豆腐是按塊賣的,足斤足兩,童叟無欺,這種顧客對買主信任的買賣方式,只有豆腐行業有,這是豆腐業主長期用誠信經營換來的。
華為掌門人任正非曾在《新聞聯播》中介紹他的“磨豆腐理論”,得到了很多企業家的認同和點贊。他說:“一個人一輩子能做成一件事,已經很不簡單了,為什么?中國有 13 億人民,我們這幾個把豆腐磨好,磨成好豆腐,你那幾個企業好好的去發豆芽,把豆芽做好!我們 13 億人每個人做好一件事,拼起來我們就是偉大祖國呀!”
其實,任正非談的正是豆腐文化中的誠信專注精神。他在和管理學專家、《地頭力》的作者王育琨對話時,這樣說:“做企業像磨豆腐。我們就是要磨出最好的豆腐!為什么?因為爹要吃豆腐,娘要吃豆腐,孩子要吃豆腐;ヂ摼W也改變不了這個現實。爹還是那個爹,娘還是那個娘,轆轤女人和籬笆墻一個也沒有變,磨豆腐也變不了!我們只要真正與全世界用戶心貼著心,磨好了豆腐,我們就可以全球整合資源為世界人民服務了!”
與時俱進的精神
第六,是與時俱進。豆腐文化是人們在豆制品的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形成的,包括種植、制作、買賣、烹飪、禮俗等在內的獨具人文特色的活體文化;與時俱進,是扎根在豆腐深處的文化底色。
千百年來,在一代又一代豆腐人的匠心研磨下,憑借自身多元一統的產品體系、博采眾長的發展心態和超強的吸收轉化能力,不管是豆制品的生產工藝、裝備,還是產品種類、食用方式,豆制品一直在繼承中不斷的發展和完善。比如做豆腐,原來要人力推磨、過包濾渣、柴鍋燒漿、手工點鹵,而現在做豆腐,用的是漿渣分離磨漿機、磨漿煮漿一體機、自動豆腐機、PLC電控系統,乃至智能豆腐一體機、全自動豆腐生產線等等,從純手工到智能化,可以說,豆腐生產技術與裝備的改變,契合了幾乎每個時代生產力的進步與變革;而在豆腐產品與食用方面,從最初的豆漿、豆腐到后來的豆干、豆花、豆皮、豆卷、腐竹、腐乳、素雞、豆腐絲、臭豆腐、凍豆腐,乃至豆漿粉、納豆粉、響鈴卷、鮮腐竹、豆腐布丁、豆腐奶茶、大豆植物肉、大豆蛋白粉、大豆冰淇淋、豆腐預制菜等等,可以說,豆制品的“七十二變”,每一次都走在了飲食風潮的前沿,每一個時期都賦予了豆腐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外延。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闭沁@種與時俱進的精神,不但使豆腐飲食走過歷史的長河,歷久彌新!更讓豆腐文化雄踞飲食文化前列,光彩熠熠!
大豆是我們祖先最早馴化、并為人類服務的優秀作物,豆腐是先人發明的美食……還有許多精神內涵可以挖掘和講述。
聲明:
1、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版權均屬中國豆制品網所有,如要轉載,請聯系取得授權后轉載,并需注明“信息來源:中國豆制品網”。
2、凡本網未注明“來源:中國豆制品網”或已注明“綜合自:XXX”的圖文信息,均源于網絡,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僅供網友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著作權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無意侵犯版權,如有侵權,請速來函告知,我們將盡快處理。
※聯系方式_郵箱:china_sbpa@126.com 電話:010-68538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