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cd289"></th>
<dd id="cd289"></dd><span id="cd289"><track id="cd289"></track></span>

      <button id="cd289"><object id="cd289"><input id="cd289"></input></object></button>

      <th id="cd289"></th>

      <li id="cd289"><object id="cd289"></object></li>
    1. 其它 > 特別關注
      如果放開轉基因大豆種植,會怎樣?
      發布時間:2022/7/26 18:01:43

      圖片

      眾所周知,大豆是源于我國的優勢作物,我國的大豆使用量每年超過億噸,2021年,我國進口大豆9652萬噸,主要用于壓榨行業,我國國產大豆1640萬噸,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大豆作為我國種植業結構中唯一優質蛋白來源的主要作物,是基本營養元素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在作為農產品食物的來源上是不能缺少的,否則就會出現食物供給安全的問題。近年來,網上也出現了很多呼吁,為了增加我國大豆產量,提高大豆自給率水平,要放開我國大豆的轉基因種植;在我國的《“十四五”種植業發展規劃》中,也提出了要有序推進轉基因大豆的產業化應用。筆者長期從事我國大豆食品加工的行業管理工作,對于用于食品的大豆原料研究,也做了一些粗淺工作,針對我國大豆原料的政策方針和當前市場上的各種呼吁也非常關注,本人就假設我國放開轉基因大豆種植會出現的一些狀況,做了一些分析,可能有些地方不夠全面,希望共同探討,目的只為一個,就是希望有助于為我國大豆及糧食的安全、健康、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服務。


      圖片

      問題一:放開轉基因大豆種植,是否會讓消費者自愿選擇轉基因大豆作為原料的大豆食品?



      我的觀點是否定的,原因如下:

      轉基因大豆用于榨油,由于油脂中不含蛋白質,所以轉基因的成分基本不會進入油脂,換句話說,使用轉基因大豆壓榨的油脂,油脂中不含轉基因成分(除非轉基因的目的是改變油脂的特性),所以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消費者勉強可以接受使用轉基因大豆壓榨的油脂。

      轉基因大豆用于食品就不同了,幾乎所有國家(有經濟能力對食物自由選擇)的消費者,在選擇以大豆為原料的食品時,大都不會選擇采用轉基因原料生產的食品。基于此,即便在轉基因大豆生產大國(比如美國),大豆食品企業也會在其生產的食品包裝上自動標注:采用非轉基因大豆或有機大豆。

      確實,現在全球各地,尤其是網上對轉基因大豆消費安全的爭論非常激烈,在此,我想說的是,在轉基因問題上,消費者不選擇的原因主要是基于倫理上的一種對未來地球生態的擔心,人類由心而發的一種自覺作用。就好比,人在極端條件下,為了救命,可以飲用自身的尿液,但是在正常情況下,都會認為喝尿是不行的。


      問題二:僅放開轉基因大豆種植,我國大豆的自給率能達到滿意嗎?



      我的觀點是否定的。原因如下:

      其一、目前我國轉基因大豆的品種沒有針對高產的品種,我國(或者說其它國家也是如此)的轉基因大豆主要是針對抗除草劑和抗蟲的品種,當然,由于大豆種子具備了抗蟲和抗除草劑基因后,會消除因為蟲害和雜草的影響,而相應的增加有限的產量(如圖表1所示,美國農業經濟學和市場專員Frayne Olson博士的報告《美國期貨市場》中的數據,數據來源為美國農業部。同一地區,轉基因大豆產量比非轉基因大豆產量每英畝高10%-15%,由于轉基因大豆和非轉基因食品大豆的品種不同,考慮到非轉基因食品大豆的高蛋白特性,對于大豆作物來講,品種蛋白質含量和產量呈現反向特性,那么對于蛋白含量相當的品種大豆,采用轉基因的話,產量提高程度會變。,退一步說,即便按照提高10%-15%的產量來計算,假設在我國全部種植轉基因大豆,按照2021年的數據,我國大豆年產量不超過1900萬噸(2021年我國大豆產量1640萬噸),增產300萬噸左右,大豆的增產量也是非常有限的,與我國每年1億噸大豆的需求量相比,通過種植轉基因大豆增加產量,那就是杯水車薪!

      ▲圖表1  Frayne Olson博士對美國部分農民2014年的經營狀況調查

      其二、即便研究開發出了高產的轉基因大豆品種,按照現行我國的土地資源,也無法滿足我國大豆需求現狀。
      其三、高產品種,也不是非轉基因不可,筆者近期赴黑河考察大豆,同時了解到我國從德國引進了一個玉米品種(不是轉基因品種),據農科院育種專家介紹,其產量每畝高達800公斤(美國農業部數據,美國轉基因玉米產量區間400-850公斤/畝(見圖表2)),而根據統計局數據,我國現行玉米的平均畝產421公斤。

      表2  2021年美國各區域的玉米(主要為轉基因)產量


      問題三:放開轉基因大豆種植,對我國的大豆產業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放開轉基因大豆種植,對我國大豆產業的影響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我國大豆食品加工業的影響
      對我國大豆食品加工業的影響,主要會造成來自于原料的采購格局會發生本質的變化。2021年我國用于食品的大豆量為1560萬噸左右,我國國產大豆的產量為1640萬噸,除去種子等用量,基本處于緊平衡狀態,缺少大概100多萬噸,可通過進口俄羅斯、非洲及北美洲的非轉基因食品大豆填補。如果國內放開鼓勵種植轉基因大豆,再加上國家的相關補貼,讓農民在種植轉基因大豆上的收益大于非轉基因大豆的收益,那么勢必會減少非轉基因大豆的產量。豆制品企業的原料采購就會轉向進口貿易,原來的采購渠道就會產生重大的變化。也就是說,對于大豆食品(豆制品)加工企業來說,會發生加工原料的產地變化,由此而產生原料供應方面的問題,就是要做好國外非轉基因大豆產地及貿易商的風險控制,以防止貿易斷供或品質不確定而帶來的風險。同時,由于國際上用于食品的非轉基因大豆和用于壓榨的轉基因大豆實行兩條體系,再加上我國食品大豆的使用量在全球占比超過60%,而全球其它國家用于食品大豆的量又很。ㄏ啾扔趬赫ビ么蠖梗┒曳稚,國際貿易商/炒家會利用我國食品大豆的需求,對食品大豆進行炒作,我們食品大豆的供應風險會大大升高!所以,如果我國放開種植轉基因大豆,對于我國的豆制品企業來講,如何在國際市場上利用各種工具做好價格及原料穩定的風險控制,平衡好原料價格波動帶來的企業經營風險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的工作。
      二、運營成本增加
      前面提到過,消費者對于轉基因食品普遍是不接受的,所以,豆制品企業不會冒著市場的風險采用轉基因大豆原料加工生產豆制品。因此,企業為了控制原料的品質,勢必在采購過程中增加原料品質管理控制的成本投入,企業務必將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原料采購管理系統,以防止大豆原料在貿易貯存、物流運輸過程中的轉基因污染。所以,對于豆制品加工環節來說,運營成本的增加是必然的。
      三、農民的種植成本增加
      我國作物生產采用輪作方式,以大豆為例,主要與玉米輪作,也有部分與小麥輪作。放開轉基因大豆種植后,輪茬的作物就會出現基因污染,除非玉米、小麥同時放開轉基因種植,否則,消除污染的成本應該不會低。
      四、國家的補貼成本也會大大增加
      根據美國農業經濟學和市場專員Frayne Olson博士的報告《美國期貨市場》中的數據,數據來源為美國農業部。在美國南部的一個區域,種植不同農作物(冬小麥、大麥、玉米、大豆、燕麥、春小麥、食品大豆)的產量及種植成本、價格、收益的對比平衡表。從數據圖上顯示,在美國南部的一個區域,種植以上各種作物的收益基本相同的情況下(事實上也是如此,在市場開放的情況下,對于同一土地,種植各種農作物的收益應該是基本平衡的),產量上:種植普通大豆(轉基因)和食品用大豆(非轉基因)的產量分別為34蒲式耳/英畝和30蒲式耳/英畝(這個地方的大豆、玉米的畝產在美國屬于低區域,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2021年美國大豆每英畝產量,根據區域不同在小于35蒲式耳到超過60蒲式耳之間(見圖表3)),在同一地方,種植轉基因大豆的產量比種植非轉基因食品大豆的產量高13%,如果扣除品種原因,在這個區域,種植轉基因大豆的產量相比種植非轉因食品大豆的產量優勢超過13%是理想狀態;種植成本上:當年(2015)非轉基因食品大豆的種植成本為177.75美元/英畝,轉基因大豆為152.45美元/英畝;在當年(2015)種植條件下,美國南部這個區域,種植非轉基因食品大豆的價格僅需高于轉基因大豆價格的22.6%,則美國南部區域種植非轉基因大豆的農民就能和種植轉基因大豆的農民的收益達到平衡。

      表3  2021美國各區域的大豆(主要為轉基因)產量

      根據大連商品交易所數據,2021年黃大豆1號(國產大豆非轉基因食品用)的期貨平均價格為5910元/噸,黃豆2號(進口轉基因壓榨用)的期貨平均價格為4303元/噸(見圖表4),國產非轉基因食品大豆的價格優勢為高出37.3%。也就是說,目前在我國,種植非轉基因食品大豆的收益,無論如何都是要高于種植轉基因大豆的收益的。而據此推算,如果放開轉基因大豆種植,同時又要保障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我國財政勢必要拿出更多的補貼(大豆年產量市場價格的37.3%-22.6%=14.7%,按照2021年1640萬噸,以平均價格4303元/噸計算),在現有補貼基礎上,預算補貼將增加超過100億(這里面還沒有計算農民處理因轉基因污染土地環境的費用),否則很難保證農民的種植積極性,我國的大豆產量將會出現大幅度下降的事實,這與為了提高產量而種植轉基因大豆的初衷背道而馳。
      表4  2021全年國內國際期貨大豆價格變化趨勢


      來源:中豆委,作者: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豆制品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秘書吳月芳


      聲明:

      1、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版權均屬中國豆制品網所有,如要轉載,請聯系取得授權后轉載,并需注明“信息來源:中國豆制品網”。

      2、凡本網未注明“來源:中國豆制品網”或已注明“綜合自:XXX”的圖文信息,均源于網絡,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僅供網友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著作權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無意侵犯版權,如有侵權,請速來函告知,我們將盡快處理。

      ※聯系方式_郵箱:china_sbpa@126.com  電話:010-68538677




       

      相關分類
      <th id="cd289"></th>
      <dd id="cd289"></dd><span id="cd289"><track id="cd289"></track></span>

        <button id="cd289"><object id="cd289"><input id="cd289"></input></object></button>

        <th id="cd289"></th>

        <li id="cd289"><object id="cd289"></object></li>